close

young媽咪爹地


--用愛心與智慧管教孩子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crime_1201@yahoo.com.tw


張淑慧



 

在少年輔導工作中,常看到父母無力管教孩子,因而衍生許多少年偏差行為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個導師,孩子的身心發展、言行舉止都受到父母的影響。許多父母只關注孩子的課業成績,卻對青春期子女的行為、品格有所忽略;如果只著重智能的傳輸,雖會增加孩子淵博知識,但無法增加少年面對環境及成長過程的思考力及適應力,更缺乏體諒他人的心性,因此容易挫折,造成親子或人際互動的困擾


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:「道德、倫理、價值觀的挑戰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首要挑戰。」管教孩子發展正確價值觀也是父母首要的挑戰,然而父母卻常在不同的界線中擺盪。一如有位少年憤憤不平的說:「我媽媽每次看我三歲妹妹打人都會笑,妹妹去隔壁家拿東西會說她好棒、會選好東西;可是每次我打人、拿別人東西就罵我,說我是壞胚子。」正確的管教必須從孩子還在搖籃中開始陶冶,不能小時候多般縱容,到成長之際就諸多限制,讓在兒童及成人階段擺盪的青少年無所適從。


正值花樣年少的孩子,各類想法及行為如百花齊放,常讓父母挫折無力,面對情緒、行為皆多變的春情期子女,父母需要以接納的心、開放的態度,以不變應萬變的作為來面對孩子。父母管教子女,有幾項提醒—「四不一沒有」,簡述如下:


一、四不


(一)不要光說不練--言教不如身教


有些父母是演講家,管起孩子滔滔不絕;但卻不是實踐家,說的一套、做又一套。少年常抱怨媽媽管他講電話,幾分鐘就說電話線燒掉了,還偷聽孩子講電話,嫌內容沒營養。但媽媽自己一拿起電話就忘記時間,內容更是東家長、西家短。「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」,父母的舉止是子女管教的要點,因此應言行一致,做孩子的好榜樣。


(二)不要嘮叨或輕忽—一致性的態度


許多父母對孩子百般不放心,叮嚀如嘮叨;也有父母認為孩子可以自理,當孩子想講話時,父母分心於家務或工作,有時虛應一聲表示聽到了,讓孩子不想跟父母討論。父母要尊重孩子是獨立個體,態度始終如一,避免時而兒童、時而成人的對待,平時也要學習傾聽孩子的言行、參與孩子的生活。


(三)不要拿忙碌當藉口--親子時間優先


父母常說自己很忙,「忙」者心亡也,如果父母都無心關注孩子,怎能期待子女有正確的行為與價值觀。建議家長可以審視自己的每週時間分配,每天跟孩子談30分鐘話,重視全家一起吃飯的時間,讓孩子體認到父母的用心,也藉由親子時間引導子女的正確判斷及行為。


(四)不要負面批評多給予讚美與鼓勵


父母對孩子常說不要這樣、不要那樣,有時會讓孩子模糊,應具體告訴孩子「要…」,讓孩子有所依循及學習。美國心理學家曾使用能量測定器檢驗管教效果,結果發現讚美能有效消除孩子的疲勞。父母使用正向語言,明確告訴孩子「YES」,使孩子在環境中有所薰陶,也學習「賞識有度、批評得法」的正向行為。


(五)沒有情緒的三分鐘管教法—停、看、聽、說


1.停—避免因情緒而影響管教效果,因此父母可先到浴室洗一下  臉、或從1數到10、或想一下孩子的優點,讓自己的心情保持平靜。


2.看—孩子的情緒常會反映在行為及外表上,父母可以觀察子女的表情及身體語言,了解孩子的身心狀態,避免因情緒而產生反抗或對立。


3.聽—任何事件都有不同的思考角度,父母應先聽聽孩子的說法,讓自己從孩子的角度思考,再找出問題的癥結點,方能對症處理。


4.說--訓誡孩子時間避免超過3分鐘,且不要使用「經常」、「絕對」、「大家」等「永久語詞」,盡量用「我訊息」。可以利用下列的步驟表達「我訊息」的語氣:


1)描述那個行為。(只要描述它,不要加上責備。)


「當我回家後看到你在看電視時................ 」


「當我聽到你說您這次考試考的很差時………」


2)指出父母對這個行為後果的感受。


.....我有些懊惱、擔心.....................」


.....我有些難過……」


3)指出行為的後果。


......因為我怕你會沒有時間寫功課。」


......因為我擔心您會沒有信心。」


簡單地說,「我訊息」通常表示一個情境三個要素「行為、感受、後果」,將這三個要素套入簡單公式中,「當你.......(指出行為),我覺得...(指出感受),因為.......(指出後果)。」採用前面例子,把它套入這個公式中,“當我回家後看到你在看電視時,我有些懊惱、擔心,因為我怕你會沒有時間寫功課。”和緩的說法,使孩子能了解父母的感受和他們的行為後果,而不會落入無謂的對立或情緒中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淑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